獨山玉:一幅立體的畫
——2017年度玉神十大經典作品印記
《禮記·學記》中有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而獨玉以其特有的體量色彩更善于成器,乃至良器。
獨玉屬山料爆破開采,體量偏大,非其他玉料所能比擬。天然、人工合二為一,注定其形狀多變,再無相似體態。因其多變的色彩紋路,更有多種意想不到的種種組合,經人工選擇、妙手剪裁后,其適度的高寬縱深比例,為圓雕技藝提供了充分的施藝空間,形色相依、造型和體積渾然一體,大度、敦厚,更能成器,乃至重器。沒有掛件的玲瓏小巧,更似一幅立體的畫,厚重、深遠,待你走近,深入品鑒,2017年度玉神十大經典中的《月印敦煌》、《秋山問道》和《蘭潤春山》便是如此。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月印敦煌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秋山問道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蘭潤春山》
獨玉多色,色彩在絢麗明艷中更兼渾潤,艷而不浮、濃而不沉,沉穩大氣。其特有的蝕變斜長巖結構造就色彩的帶狀和團狀分布,玉神團隊經過多年苦心鉆研,順色立意,依形就勢,對其色彩分布和用色規律早已了然于胸,多色鋪陳渲染意境,俏色加強點醒主題,成就著獨山玉雕刻以俏色為主的創作主線。雖不轟轟烈烈,卻也耐人尋味,恰似一首無言的詩,沒有華麗的辭藻,唯有生活的本真流露。2017年度玉神十大經典之《芳華》、《一溪童真》和《清溪涓流》即為這樣的經典。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芳華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一溪童真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清溪涓流》
玉神人善于琢磨。一為尋求每一塊玉料最佳的承載內容和呈現狀態,無論是17年度十大經典中《萬山紅遍》的赤色紅巖、《蘭潤春山》的春水潺潺、《清溪涓流》的薄紗輕幔,還是《月印敦煌》的空靈、《蘆花淺水輕舟還》的夢幻和《一溪童真》的頑皮,無不彰顯著設計的奇思妙想。二是善于雕琢,通過工具施藝,傳達思想,表達審美,沒有過度的透雕、鏤空炫技,只有本分質樸的陳述,宛若中鋒行筆,不疾不徐,娓娓道來,一改舊有獨玉凌厲、粗糙的陋習,呈現出溫潤敦厚的君子之風。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青青荷語寄秋思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翠峰行舟》
2017玉神年度十大經典作品之《蘆花淺水輕舟還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