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一句話:“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座兩層樓。一樓有客廳、餐廳,二樓有臥室、書房,大多數人都在這兩層樓之間活動。實際上人生還應該有間暗室地下室,沒有燈,一團漆黑,那里是人的靈魂所在地。因此,可以把心藏進去,常常走進去,日子久了,就會有新的發現?!比绻粋€人只把眼光放在一樓和二樓,而忘記了給自己的心一個處所,無疑他的靈魂就空無所依。
俗話說得好——“盛世興收藏”, 長期積聚在民間的收藏熱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激發出來。
其實收藏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、不斷研究、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的過程。要全面客觀地認識藏品,就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,去粗取精、去偽存真,要透過藏品去研究、挖掘、解讀歷史,這過程不僅僅是“眼力”的提高,更是自身內在的升華。
任何一件可以收藏的物品,都有不同的生存環境、不同的流傳境遇,每當它變換主人或改變環境,它就經歷了一次輪回,一次自身不明就里的輪回,或上或下、或沉或浮、或貴或賤,又一次被重新發現、重新認識、重新評價。
歷經久遠的器物,其生命的年輪上無不印記著榮辱、貴賤、褒貶、甘苦的痕跡。然而一件藏品的輪回,對收藏者來說,就是一次機會。
隨著收藏文化的普及,人們會感到收藏越來越難了,撿漏的機會越來越小了,其實,收藏品是受市場經濟規律調節的,收藏機會永遠存在,機會是變量,不同的時代、不同的地域,會有不同的形式與價值,必定與時俱變。
輪回的概念給了我們啟示,一件藏品不定何時會被價格重置,而且往往是自下而上的。
數年前一位老藏友故去,家人對其藏品既不了解也無興趣,不少好東西,被賤價拋售,令人唏噓不已。君不見,世界頂級拍品,2.45億元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,拍前竟被洋人當作放VCD的罐子,4150萬元的雍正官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,拍前也被外國人用來做臺燈的底座。
一件器物命運的無常也伴隨著價值的無常。
暫得而已
由“物有輪回”,再寶貴的器物也是“暫得而已”。
藏品能帶來性情愉悅與精神滿足,收藏的過程更是美妙無比、快意不盡,如讀書、揣摩、尋覓、發現、探討、交流、欣賞、把玩等等,每個環節都充滿著樂趣,當然也伴隨著酸甜苦辣、真真假假,又恰是魅力所在。
享受過程的樂趣,遠比結果重要,結果是由他人安排的,就像歷史由后人評說一樣。
縱觀收藏史或收藏逸事,藏品之于人,總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流傳至今的藏品無不經歷了歷史滄桑、時代興衰、人事沉浮,有的傳承有序,有的流落損毀,不斷被傳遞、輪回,不斷被重新置價,跟“富不過三代”同樣道理。
不為物累
收藏的要義應是傳承文化,陶冶心性,享受生活。如果立意不明,定位不準,就會為物所累,丟失自我。欣賞重于擁有,研究高于收藏,才是“不為物累”的高雅境界。
那些收藏大家能做到手中有物,眼中無“物”,鑒賞大家能做到心中有“物”,手中無物,皆非等閑之輩,何等瀟灑!
收藏是文化行為,收藏意味著傳承。古玩呈現出來的美感承載著傳統文化,因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,而使古玩收藏顯現出了無窮的魅力。
我們推崇的收藏觀,應是注重精神感悟,追求意在物外,更多的是為尋求文化滋養、美感享受、精神慰藉。
心態平和
收藏本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,真正的藏家必從內心喜歡祖先留下來的東西。他們的藏品或歷史悠久,或工藝精湛,或珍稀罕見,閃耀著祖先的智慧,凝聚著文化的精髓?;虿刂攀?,玩之案頭,享于眾人,其樂陶陶。
雖有偏愛卻并不狹隘,陽春白雪有高士之美,下里巴人有民俗之美,大器重寶有珍貴之美,小玩意兒也有雅賞之美,完整成套可謂完美,殘缺不全也別有韻味。這樣的人,需要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。
人們對收藏態度不一,有的為樂趣,有的在投資,有的為炫耀,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最終定會殊途同歸,那就是文化。
無論什么時期的藝術品,你只要滲透到它的文化里面就是一種境界。
由于收藏者的創造和用心,使得收藏者的勞動而形成了新的價值。尤其一些傳承有序的珍貴藏品,不僅僅是自身的價值,還包含著許許
收藏境界
一個人選擇了收藏,實際上是選擇一種生活狀態;選擇一種生活狀態,實際上是選擇一種境界。
真正的收藏大家必定是曾經滄海,過盡千帆而寵辱不驚,希望自己的藏物能夠藏有所居,啟迪后人才是有高境界的大藏家最大的心愿
多多收藏之人的心血和過程,這大概就是收藏的另一種價值魅力所在。
他們在對各類藏品中不斷追根溯源、探微索隱的過程中,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,博學多識,積累傳承,同時不斷升華自己的人格和修養,最終在收藏中頓悟人生的真諦,成為一個智者和哲人,這才是收藏的高境界。
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一句話:“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座兩層樓。一樓有客廳、餐廳,二樓有臥室、書房,大多數人都在這兩層樓之間活動。實際上人生還應該有間暗室地下室,沒有燈,一團漆黑,那里是人的靈魂所在地。因此,可以把心藏進去,常常走進去,日子久了,就會有新的發現?!?
如果一個人只把眼光放在一樓和二樓,而忘記了給自己的心一個處所,無疑他的靈魂就空無所依。這樣的藏家充其量也只能是藏其形而遺其神,與買櫝還珠無異。
在收藏的世界里,怎樣的學富五車都不過是滄海一粟,怎樣的悲歡離合都不過是彈指一瞬。收藏的過程有妙手偶得,狂喜而夜不能寐;有神秘而不示人,或得意而顯耀于世;有失之交臂,捶胸頓足或長吁短嘆……
人生百年過客,有人執迷于物,有人藏物寄情,也有人超然物外,寵辱皆忘。境界不同而領悟殊異,想來耐人尋味。
從收藏的歷史來看,歷朝歷代都有收藏的愛好。上至皇帝和貴族官員階層,下至士大夫文人和富商階層,大多數對前朝歷代文物古跡字畫收藏都有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力。尤其現在,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收藏已經相當普遍。
但要說到收藏境界,就不是那么容易了。
收藏是人生的一種境界,因為收藏品承載著遠古的歷史和文化,承載著藝術審美和工藝傳承。當然收藏品正因為有這些特殊的稀缺性和獨有的價值,使得它同時具有投資升值的功能。
起碼要有收藏到真跡的能力,并把收藏看做是對民族文化根基的延續。
通過收藏,增加文化修養和體會收藏帶來的精神享受。通過收藏能結交收藏圈子里志同道合的知己,取長補短,相互促進,真正的建立良性的收藏觀和認識觀。從而更好的保護文物和傳播遠古的文明。